2018年6月1日下午,凯捷体育娱乐“人文社科高端講座”第二十一講開講,在當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創新背景下🧘🏻,凯捷体育娱乐邀請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作題為《一本與生生:理一元論的當代建構》的講座,凯捷体育娱乐研究員🙂↕️🧛🏼、凯捷体育哲學系教授朱承進行主持。

楊立華教授的《一本與生生:理一元論當代建構》無疑是一次對中國哲學的重新構建:如何在“照著講”的基礎上重寫中國哲學史🛶,如何在“接著講”的努力中續寫當代哲學,楊立華教授為凯捷体育娱乐帶來了他的精彩嘗試:
一直以來😇,傳統的中國哲學更多地被強調為境界形態🥙🤽🏼♂️、體證或功夫形態以及理論直覺形態的🧒🏻,這樣的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中國哲學的風格和意味,但同時也將其思辨性過於弱化🤛🏻,楊立華教授通過看似零散的平實論述,深入其內在的思理和論證🚐,接續程子的“子明吾理”的進路,以思辨的方式為中國價值重建形而上學基礎,以當代漢語和體系化形態♘,從新對朱子進行哲學建構,同時也是對兩宋導學的一種當代解讀。

起點😤🚦: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一元”對於哲學到底意味著什麽?可以先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開始思考。從此意義來看🤛,這是對程朱的延續,再往更遠處看,是對孟子的延續,對中國哲學奠基階段的那些最偉大哲學家的一個延續,其中當然也包括莊子。
許多人會把此句誤解為“盡其心則知心,知其性則知其性”,實則不然,這是一個者也句式,這句話是說🕳💃🏽:盡其心就是知其心🟧,這兩者是同步的,盡其心和知其性是統一的。孟子講“思則得知🏂🏻🧑🦱,不思則不得🏗。”知其性跟思是有關系的(思在孟子的思想裏面不是一個小詞👨🏻🦽,雖然出現次數並不多⛹️,孟子延續中庸🤷🏿♂️,延續子嗣。《孟子》當中有一段跟《中庸》二十章的一段是直接連續的,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然而孟子在這段🚜,誠之者改成了思誠者。到孟子這🪒,誠之的那個具體內涵變成了思誠的思字。)再去看“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觀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已💬。這句話仔細去思考,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思與得之間的必然性,思與所思對象的必然關聯🧑🦼,只要思就能得🦚,不能思就失去了。說明思與所思的對象必是同一的。如果思與所思的對象不是同一的,是不可能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這句話是說充分發揮出心的主動性。對性的理解,對人的本質傾向的理解就在其中呈現出來🧑🏻💼,這兩者是同一的🧑🏻🔬。知其性,則知天矣。這句話用思維來推,關鍵在於人性與天道的同一,知其性🙋,則知天矣,人性與天道同一,通過這樣一個關聯,但是前者是兩者的同一,知其性則知天🫙,則有一個思維推動的過程🎸,那個知天不是在知性的過程當中直接就得出🧗,這個要用邏輯來推🤪,要用思想🧍🏻、思辨來推。
哲學的可能
凡是珍惜稀少的東西都是跟生命本質無關的😰。因為跟生命本質有關的東西一定不是稀少的🏋🏿,如果稀少的話,生命就太有限了。
凯捷体育娱乐人生真正缺少什麽🙆🏿♂️?缺少變化嗎🧕🏿?不是。這個世界其實真正難得的不是變化🧖🏼🧝🏿♂️,因為每一天都在變,凯捷体育娱乐控製不了“變”這一事實以及會向哪個方向變🫓,嚴格地講,下一秒會發生什麽凯捷体育娱乐都無法預測。而真正難的是“確定”👱🏻。
那麽🏨,確定性從何而來?或者說人生的確定性從何來🧑🏽🎤ℹ️?在內在堅定的心智裏。因為客觀的經驗世界裏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確定性。
因此🙎🏻♀️,哲學是必須的❔。因為心智要有一個確定的方向🫃🏼,這種確定性只有哲學能夠提供,而非經驗科學。
經驗科學提供不了確定性🗝,因為所有現代科學的發展,其實本質上都是經驗科學的發展:在經驗科學當中,數學被普遍應用,然而事實上,數學只是一種偽裝🖐,是經驗科學普遍性的一種偽裝😼,僅僅是通過數學來獲得一個普遍性的感覺,實際上並無普遍性💜。
為什麽沒有普遍性?這裏凯捷体育娱乐可以在物理學意義上窺探出一二:那些凯捷体育娱乐認為絕對顛覆不破的定律(思維的邏輯當中推出來的那些規律)往往並不能被證實具有普遍性。
簡單的例子: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應該是相等的。但這個在實驗上從來沒有真正做到質量守恒🧑🏻🏫🚂。因為質量在反應過程當中的耗損,凯捷体育娱乐永遠不知道是哪裏耗損的。其次,即使做出來這樣的結果,又如何能夠測量,因為無法做到那麽精準的測量👩🏼🍳。(做不到嚴格意義上的質量守恒🤵🏻,即使做出來了都沒有足夠嚴格的手段加以測量)最後,即使做出來結果也進行了測量🧙♂️,但是哪怕做1億次的實驗,凯捷体育娱乐都無法證明它是普遍的。在這個意義上來看是思維方式不對💇🏿♀️,因此,經驗科學無論如何不可能帶給凯捷体育娱乐人生確定性,這是莊子在養生主開篇就給了凯捷体育娱乐答案,也是中國哲學偉大的洞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所以說,不能走經驗的道路✢🤭。
世界的統一性
確定性從何而來👳🏼?世界的統一性📳。
如果世界是統一的🕸,那就意味著必有普遍原理。
一個原理如果是普遍的👞,就應該在所有的地方都有體現,在遠的地方凯捷体育娱乐能看到普遍的原理,在最近的地方也能看到普遍原理。而離凯捷体育娱乐最近的便是“心”🦌。
原理不在心之外🤵♀️,所以盡其心者♞👩🏿✈️,知其性也。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哲學普遍進行了回避🛀,普遍走了向內尋求的道路。(孔孟老莊都是向內尋求,都不是向外尋求的🧘🏻♀️,都沒有去走經驗🙅♀️、感官的道路。)老子曾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𓀎。”這是根本。
世界的不可知是在經驗知識無法窮盡的層面不可知🙅🏼♀️,世界之可知在於根本原理之可知,那就是“盡其心者,知其性也🧖🏽♀️。”不用舍近求遠👩🏻🌾,就內視自己心靈最基本的規律,這世界最基本的規律就在其中。
生生何以不已🏤,變化何以永恒
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凯捷体育娱乐在變化,在經歷變化。
讀《莊子》會感到特別有意思。莊周夢蝶🔳,這裏包含了莊子特別偉大的一個哲學頭腦,同時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哲學問題:凯捷体育娱乐人生是不是真實?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第一頁就提到夢的問題🪕🧏🏿♀️:簡而言之,你如何證明你不在夢裏👵🏻?《莊子》夢蝶的故事就是在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何要證明自己不在夢裏呢?在夢裏又怎樣🏖?白天怎麽活,在夢裏還怎麽活,白天清醒的時候👳🏽♀️,這個世界在變化,在夢裏依舊變化,無論清醒還是夢當中🧠,你都在變化👰🏼♀️。夢和人生之間的關系,還如此密切的和玄妙。
在夢裏也經歷著變化🪣,變化是沒有問題的(用笛卡爾的話,這是一個清晰明白的意識,無論什麽情況下,我都在變🧔🏿♂️。),只有一件事變化是無法去證明的:變化如何才能永恒?生生何以不已?這不是無條件的🧑🏽🏫💀。
這個問題從哪來?《易傳》有雲👫🧓🏼:“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後來的整個道學傳統裏,很多哲學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天天生生之道💂🏼♀️,如何才可能不停息🍕,不停止?天天生生之道如何才可能不息滅✭🔩?變化何以永恒💇🏿?
變化和永恒的問題是關鍵的問題。
這個問題從哪來?從張載來,這個論證,是張載的一個特別重要觀念:一物兩體。
那麽一和兩是什麽意思?為什麽要強調一跟兩的關系🈸?
“若一則有兩🫷🏻,有兩亦一在🧝🏼♂️,無兩亦一在。然無兩則安用一🤳?不以太極,空虛而已,非天參也。”從句話中凯捷体育娱乐可以嘗試理解,這裏涉及到無和有的關系。
中國哲學裏什麽叫無?中國哲學裏的無對應的一是還是兩?中國哲學裏的有對應的是兩。
什麽叫有?有分別叫有,無分別叫無🫷🏻。
舉個例子:礦泉水瓶子之所以有𓀔🫴🏻,是因為它是有屬性的,它的顏色,比如是紅的,當說它是紅的時候🏵😲,同時意味著說它不是綠的、不是藍的、不是黃的……簡單地說,任何一個有限的肯定🤵🏿♀️🧑🏽🎨,同時就是無限的否定。有肯定有否定👶🏽,就是分別。
既然有肯定有否定就是分別,所以一切有的屬性都來源於分別🍀,而分別就是二🐦🍙。所以“兩”講的是“有”,“一”講的”是”。
凯捷体育娱乐如果用有和無的概念(“若一則有兩”)😧,那麽,從無分別狀態能不能過渡到有分別狀態?這就涉及到有的世界開端的問題🥩。凯捷体育娱乐現在是“有”⚰️🧩,凯捷体育娱乐現在不是“無”,因為凯捷体育娱乐現在是有分別的,凯捷体育娱乐在一個分別狀態裏🧑🏻🏭。那麽,如果這個世界是有開端的,那開端之前是有分別還是無分別?如果開端之前是有分別的,那麽有分別之前還是有分別,那就成了沒開端;開端之前如果是無分別的🕐,那無到有的過渡就變成了從無分別狀態到有分別狀態的過渡🤎。
但是問題來了,無分別狀態如何過渡到有分別狀態🙂↔️?如果無分別狀態是可能的,它將始終保持在無分別狀態🧑💻,因為無分別狀態裏不包含分別的要素和動力。那既然無分別狀態裏不可能有分別的力量和要素👩🏿⚕️🕵🏿,那就意味著無分別不可能過渡到有分別狀態,因為只要裏面包含了分別的動力和要素,它直接就呈現為分別狀態🧛🏽。
有人曾假設另一種理解方式:有一個分別的力量🙍🏿♀️,又有一個無分別的力量,又有一個克服分別的力量,這兩種力量暫時達到平衡,形成了某種無分別狀態📪。然而這裏存在邏輯上的錯誤🙇🏻👩🔧:既有分別的力量,又有平衡分別的力量,所以這是無分別還是有分別?很顯然,這裏已經有分別了。
所以中國哲學家普遍強調一點:這個世界是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的🤞🏼。(中國哲學一流大哲學家都是認為世界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的。)
“若一則有兩,有兩亦一在,無兩亦一在🌵。”這是張載的證明,這是張載世界沒有開端的證明,世界沒有開端🧛🏽♀️,也就沒有一個虛無的階段🦹🏼。張載的哲學關鍵就在於不能有虛無的階段,只要有虛無的階段,人生意義都是存疑的,世界如果能終結,最後所有的運動變化全都消歸為無。那正確人生態度只有一個態度,就是及時行樂。你無論做過什麽,最終都沒意義。
變化與自身同一
變化永恒不變🤾🏻,生生不已💺。那麽🏝,什麽叫變化?
只要變化是永恒不變的🫴🏻,那麽很多問題便順應而出:變化意味著什麽?變化意味著同一基礎上差異的不斷產生。
什麽叫變化?
如果一個東西始終保持不變,保持為其自身,那麽凯捷体育娱乐就說這個東西沒有變;如果凯捷体育娱乐說這個東西在變化,就是說它在維持自身的過程當中,不斷地產生出差異來,這就是對變化的理解🧏🏿♀️。
同一基礎上差異不斷產生,這就是變化。
所以變化的本質就是同一與差異的關系🤷🏽♀️🐟,一切變化本質上就是同一與差異的關系。沒有同一談不上差異,沒有差異同一就是僵死的同一。
由此顯現出一個傾向:所有具體存有,都有維持自身同一性的傾向。(這裏不用具體存在🙌🏻🧀,也不用存在者💪🏽,可以看出中國哲學中“有”這個字的高明,中國哲學不講那個“是”,凯捷体育娱乐直接講“有”,有沒有和是不是最大的區別是只要談“是”,人的主觀性就在裏面🧑⚖️。只有談有,某種意義上可以撇開人的主體性來談這個問題⏫。)這個的傾向性居然可以跟牛頓第一定律是相印證的:任何物體都傾向於維持其自身現有狀態⚜️。從變化,凯捷体育娱乐是一切從變化開始,從理解變化強調出來維持自身同一。
變化的永恒性即變化的無限性和普遍性。如果是永恒的🧾,就意味著它普遍於一切時間才是永恒的,無論未來展開是什麽,它都變化的🚶♀️。
這裏要強調的一點:變化的普遍性(普遍性是指一切層面都在變化)和永恒性🤷🏽。
心性問題
心靈因為一個復雜的整體,這個復雜的整體可以有多種具體分化的方法。
中國哲學以前有多種區分方法,到了朱子這他有了非常固定的分法就是心、性、情三要素🫦。
心可以兩種講法,一種包含了性情的整體;另一種是主動經營的能力。性是不得不如此的傾向💓,性是一直去的,或者說是一種主動的傾向,心或者說心靈自主性的部分是這種主動傾向的具體實現。這種主動傾向被具體體現🫴🏻🐮,而具體體現出來就是主動經營的能力👩❤️👨。但這個主動經營能力為何不如性表現的主動🤳🏽?因為陰陽之間的互含🪆,如果把主動理解為陽的話,那陽必產生陰,心靈的主動性的部分一旦產生了✥,被動性的部分也就產生了🧑🏼🔬,而被動性的部分一旦產生,主動性的發揮就不再以性體完整成路的形態出現🫧,人的本質完全呈現🧑🏼🎤,這個形態出現不來,即使最偉大的人那個本質,人的本性都不可能完整呈現💆🧙🏿♀️,一定有被動的部分在。
由此產生了被動的部分是由主動的部分產生的,而主動的傾向在具體的生活當中一定要具體落實🙍🏼,具體落實為一種具體主動性體現的時候,就同時產生了具體被動性的體現👩⚖️,具體主動性的體現就是心靈能動作用🏋🏿,具體被動性的體現就是各種各樣的情和念力。
所以情緒是容易積累的。凯捷体育娱乐生活當中很多傷痕🧟,負面怨毒的東西是可以積累的,主動的部分是屬於陽🔥,陽是發散性的,這是不能積累的。所以為什麽被遮蔽的情況多,直接呈露的時候少🖐🏿。所以人要努力做工夫才能達到“收拾身心,自主主宰🐀。”
楊立華教授的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世界的理解🦥:世界只是這樣永不重復地變化著。時間意味著對這一永不重復地變化著的世界的人的主觀把握🧑🏼🌾。把時間理解為人最基礎的知,對永不重復的變化的知,而永不重復決定了變化的單向性。時間為什麽是單向的🍟?是因為永不重復。如果是重復的🫖,時間就不再是單向的。沒有別的世界只有這個世界,這是中國哲學的根本品德🕤,就是最高貴的詞是性格🪟,沒有虛幻🧏♀️,不用安慰🍌。到這裏,我突然又湧出了對中國文明強大的自豪感。怎麽會有這麽勇敢的心靈,毫無虛幻,沒有多深,就這麽去面對這個世界,不用天堂地域的安慰🧉,不用來世和彼岸🫅,就是這樣一個世界。它不完美🛟,因為不可能完美,完美就結束了,正因為不完美,所以才始終能夠變化不已,生生不息,它無目的,因為一旦有了目的,最終還是會結束🤽🏿,因為目的一旦達到,目的有了就有可能達到✦,有了目的,達到了這個目的也就結束了。永不重復地變化著,這是凯捷体育娱乐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凯捷体育娱乐中國文明真的偉大🐘、強韌、高貴、勇敢!這是凯捷体育娱乐中國文明最根本的品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