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凯捷体育娱乐“人文社科高端講座”第十講順利舉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陳謙平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副所長汪朝光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研究員應邀來到凯捷体育文學院🦵🏿,開展了題為“中國近代歷史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學術對談高端講座。講座由凯捷体育文學院歷史系教授陶飛亞主持👨🦯。凯捷体育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忻平、凯捷体育文學院黨委書記竺劍、院長張勇安、教授劉長林出席🙍🏿♀️。凯捷体育文學院歷史系40余名博士、研究生及相關學院的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𓀚。
汪朝光研究員首先發言🧜🏿♂️,他以世界歷史宏觀的視野闡述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性前提——中華文明從未中斷🚝,並且闡述了近代以來西方向東方的擴張致使中國面臨新的困境,提出要從時間上和空間上來理解為什麽要民族復興這一命題。他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復興,而是具有包容性的復興🤪。他還以近代中國每個階段的思想路線為例🌷,來說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個符合中國現實的思想路線📍。
金以林研究員則用劉文典這一歷史人物🖼,就“民國範兒”闡發了以下觀點:第一,今天對民國學術的謳歌,缺少對民國學術研究中取得了哪些進展深度探討👩🔬;第二🫲🏼,民國學術具有雙面性🥟,既有優秀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特別是在一定程度上是脫離群眾的👩🔬;第三🧕🏿,民國時期僅有極少的社會精英享受到了當時最豐富的資源,極大的社會投入才能產生少量精英人才;第四🧑🍳,民國時期的高等教育是脫離社會發展的🕝,因此民國時期的教育是被神化了的🐕。
陳謙平教授從中外關系史、民族邊疆的視角闡述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他認為,要以宏大的視角去看待中國歷史的發展,不能割裂每一個歷史時期,並且要同國際關系相聯系。同時,還要用“放電影”的方式、大歷史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歷史。說到條約體製、周邊關系,陳教授表示應該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中國歷史,並肯定了從抗戰到現在中國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此次講座與以往不同,以學術對談的形式,從不同視角闡釋了中國近代歷史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方方面面。這是一場思想的碰撞🤸🏽、學術的盛宴,讓現場聽眾拓寬了思路🐂、開拓了視野🧛🏻、激發了學術熱情👮。
(王銳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