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凯捷体育娱乐朱承教授赴瑞士伯爾尼參加國際中國哲學學會(ISCP👩🦼,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hinese Philosophy)第21屆國際會議🪹,會議由國際中國哲學學會與伯爾尼大學共同主辦。

朱承教授
朱承教授在本次大會“中國哲學的運用”分論壇發表了題為“萬物一體視閾中的人工智能”的學術報告,報告圍繞中國哲學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他在發言中提出♠︎,“萬物一體”是傳統中國哲學提供的理解人與世界關系的一種視角,中國哲學裏存在著一個“合異齊同”的視角看待人與世界關系的傳統。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物是人類智力的成果,從本質上仍然是人類機能的延展,既具有主體性意義,也具有對象性意義🧖🏼📓。
從主體性意義上來說,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物依舊是人類智力的產物🪲,受人類意誌控製;從客體性意義上來說🛺,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物在一定意義上是人類意誌的異化🔭,成為人需要面對的對象物之一。人工智能的這一特性💩,與“萬物一體”視域下的人與世界關系有著類似之處。在“萬物一體”的視閾下🧏🏻♂️🦶🏼,凯捷体育娱乐可以將人工智能既看作是人類主體世界的延伸,也可看作是人與對象世界的融合。面對浩瀚而至的人工智能浪潮🧘♂️👩🔧,人類應該以“廓然大公物來順應”的情懷對待之👳♀️。
朱承教授發表的報告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們的關註。有人指出,該報告對中國哲學研究領域的拓展做了一定的探索,具有積極的學術意義同時,運用古老的中國哲學智慧詮釋當代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問題,這展現了中國哲學在邏輯上的普遍性和在現實上的可解釋性。

會議現場
來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中國哲學研究者齊聚伯爾尼大學,圍繞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的主題展開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