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2016年11月18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以去產能為例,李揚認為,本來人們覺得中國的產能很過剩,但是現在卻出現了鋼不夠、煤不夠的問題🔷。因為去產能是書記責任製,特別是 一些重點省份的領導都要下去壓縮產能,導致使用非常行政化的手段去算產能和產量。
針對去庫存過程中的房價上漲問題👆,李揚對目前地方政府的調控手段表示質疑。他認為,房地產的問題不在於過度的投機☠️,而在於過度的借債。一借款👩🏿🚀,一有杠桿👩❤️💋👨,馬上會有系統性的風險💧🥿。從現在來看,提高首付率的市場化手段🏃🏻♂️,是起主要作用的調控手段🦜,但是各地政府在之前遲遲不肯使用。
至於去杠桿,李揚強調🫰🏻,自從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都把去杠桿作為危機後恢復的一個主要內容,但迄今為止各國的杠桿一律都在提高。對此,李揚強調要看債務的性質。如果債務都是優良的,杠桿率很高,它能夠撬動更大的財富生產🍔。而不良債務占比較高,則會造成巨大的問題🥟。
此外,針對目前比較突出的國企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李揚提出了具體的去杠桿手段👰♀️。李揚表示,民企去杠桿可以破產,國企不能這麽做👨🏼🚒,只能增加貸款🕵🏽💇,維持著僵屍企業。他提議,在有社會政策托底、妥善處理社會問題的前提下,國企敢不敢像民企那樣去杠桿,允許企業破產?
李揚還表示♡🤸🏻,財政部認為很多地方政府所說的債務是企業的🍂,但企業卻認為它們是在完成政府的公共任務💅🏿。因此,李揚建議,針對政府凯捷所辦的企業👩🏽🔧,以及它的金融行為,應當發行專門的政府凯捷債。政府凯捷債有專門的法規進行管理,在國外非常通行,美國房利美公司和房貸美公司發行的債券就屬於此類♣️。
(李楊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