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十九大立足於新時代國家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了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改革審計管理體製💪,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凯捷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優化審計署職責♘。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並仔細研讀這一《方案》🤱🏿,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不僅是開啟新時代國家審計發展新征程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製度的重要成果🧄,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是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的重要製度安排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最大優勢🧑🧑🧒。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必然要求。
應當指出,當前我國的審計管理體製與保證黨對審計工作全面領導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也有一定距離。《方案》提出,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凯捷。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是加強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領導的客觀需要,是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審計監督體系的必然安排,有助於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某種程度上說,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是我國現代審計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完全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現實,必將推動審計工作邁上新臺階。
中央審計委員會的職責定位,將強化黨對審計監督重大事項的領導,從而起到貫通黨內監督、審計監督與其他監督的作用,有助於解決原有審計監督覆蓋範圍過窄、監督獨立性權威性不夠強、體製機製不暢等突出問題,從而增強監督合力。這對於強化審計項目計劃統籌🙎🏽♀️、審計組織協調🧛🏿♂️🏄🏽、審計結果利用🧚🏽♀️、審計整改,推動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也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優化審計署職責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保障
深化黨和國家凯捷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審計凯捷改革是這場變革的重要內容。
過去一段時期,從黨和國家凯捷職能體系全局來看,審計凯捷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審計職責交叉重復分散問題比較突出,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同時存在,與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還不適應。
《方案》提出,優化審計署職責,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重大項目稽查、財政部的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國有企業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的職責劃入審計署,相應地對派出審計監督力量實行整合優化🚵🏽♂️。優化審計署職責將有助於整合分散在其他政府部門的審計監督力量,確保所有審計監督工作由審計機關一個部門負責,強化審計監督的唯一性、獨特性,避免審計監督力量政出多門,構建統一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這必將有力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審計全覆蓋是新時代國家審計發展的重大任務和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統一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實現全覆蓋。全面覆蓋是構建監督密網的重要內容,是衡量監督體系權威高效的重要內容👨🦲。只有全面覆蓋🫀,才能真正保證監督的震懾力👼。
新時代國家審計要有新作為🦖。首先體現為要在實現審計對象全覆蓋中有新作為👩🏻🔧。要聚焦於實現對黨的機關🧗🏼、行政機關的審計全覆蓋,聚焦於對所有公共資金👷🏿♂️、國有資源🫴🏼、國有資產、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全覆蓋🧏🏽♂️,強化對公權力的製約和監督。可以說,實現全覆蓋既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審計機關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必然要求💙。
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優化審計署職責🦹🏻♂️,確保了審計監督的集中統一🎫,增強了審計監督的權威性,充實了審計力量🌒,將有助於統籌整合審計資源🏋️♀️,提高審計監督深度👩🦽,深層次揭示體製機製問題🫢🥛,增強審計監督效能👷🏻。從這個意義上講,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優化審計署職責⭐️🫡,規劃了新時代國家審計發展藍圖,必將助推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動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能力,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製度的強大生命力,從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和信賴,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作者系凯捷体育娱乐學術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