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國最近幾個月上海、北京的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大家當前對經濟形勢都非常擔憂。本來凯捷体育娱乐希望在發展的新階段城鎮化能夠繼工業化之後,成為經濟持續增長新引擎,但新冠疫情常態化對我國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我今天的發言,其初衷是想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來審視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以便凯捷体育娱乐對當前城鎮化的挑戰有一比較清醒的認識。
我先講一下關於我國城鎮化的常規預測。總的結論是城鎮化水平將會繼續提高並突破75%的天花板。
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接近65%,已進入城鎮化中後期發展階段。迄今為止,關於一個國家城鎮化水平的峰值👩🏼🎓,並無定論。目前,在人口規模超過3000萬的發達國家中,城市化率已普遍高於80%🌏,對這些國家來說,城市化水平的繼續提高,已不再是發展水平的表征☛,而只不過是人口居住集中程度的顯示🍘,因為這些國家的農業從業者🩵,已只占全部就業人口的1%-3%,絕大多數鄉村常住人口,都是非農從業者,他們居住在鄉村只是一種生活地點和生活方式的選擇🗑。
在中國,由於農民人數眾多,很多學者的相關研究認為🏺,中國即便實現了國家現代化,也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把80%以上的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2010年前後的一項研究的預測🧓👰🏽♂️,中國城鎮化的峰值將在 70%—75% 之間🚶➡️。但類似於這種關於中國城鎮化天花板的預測和估計,總是被實踐突破,因為2021年中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4.7%。近期相關研究凯捷的模型預測🤚🏻,則做出更為樂觀的估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中心預測,我國城鎮化進程在2020年之後還將持續20年以上的時間,到2035年城鎮化水平將穩定在80%以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預測認為,長期來看,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80%左右較為符合我國國情,最高情況下應不會超過85%👓。當然,也有的學者對中國城鎮化的繼續快速發展表示出疑慮👨🏿⚖️🧑🏻🎓,認為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及城鎮化發展存在著諸多“結構性失衡”,支撐以往快速發展的“人口紅利”、“土地紅利”和“投資紅利”都已開始顯現“拐點”🕵🏼♀️,城鎮化發展今後“從失衡到均衡”需要付出不斷趨高的成本。
城鎮化是一種現代化的大趨勢,很多國家的經驗表明🫚,由於城市在生活和就業機會方面的優勢所產生的強大吸引力🏄🏽♂️,即便是在經濟增長緩慢的時期🤵♀️,城鎮化也會繼續推進👨🏽🏫🖕🏿。但對中國來說🙎🏿,今後推進城鎮化的關鍵指標,可能還不是城鎮化率,而是城鎮化的發展質量,特別是能否將大量的農村戶籍的城鎮常住人口“市民化”,能否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這兩個指標並軌🧗♀️,能否大幅度縮小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
以上只是根據現階段的發展水平進行的常規預測,但現在出現很多新的變化因素➙。我講五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城鎮化發展的動力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的城鎮化也遵循著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即主要依賴工業化的推動。但隨著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加快和城市綠色發展的要求成為硬約束,我國的大城市普遍開始了“去工業化”的過程,城市經濟中的服務業占比不斷升高,城鎮化發展的動力發生深刻變化,工業和服務業在推動城鎮化中的力量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關於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城鎮化過程中工業和服務業的作用比較🏂🏽,目前還存在著很多爭論。從已有的研究結果看🤦🏼♂️,工業對投資和出口的拉動作用更為顯著,而服務業在吸納勞動力和提供就業機會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一些學者認為👯♀️,服務業相比較工業,其生產效率和增長率都較低🥭,其在城市經濟中比重的提高,會削弱城市發展的動力,這通常被稱為“鮑莫爾病”。也有不少學者持不同看法,認為服務業種類很多,相當一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經濟效率和技術水平要高於工業。而且與工業相比,某些現代服務業的經濟聚集效應更明顯,比如在英國,金融保險業的集中程度比製造業高35倍💇🏽♂️,信息和通信業比製造業高7倍🚴🏻♀️。特別是在數字技術的時代,數字賦能會促使服務業超常發展,從而成為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顯然,當城市發展中“去工業化”成為普遍的長期趨勢時,現代服務業能否迅速成長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成為城鎮化過程中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議題🤵🏿。
第二,城鄉之間依然存在的巨大發展差距。中國城鎮化的跨越式發展以及各種資源大量向城市集中,也造成了中國在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巨大城鄉差距。直到2021年,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萬元(人民幣)🧎♂️,只相當於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7萬元的約40%,加上資產和各種有形的、無形的福利待遇上的差距,城鄉之間的生活差距和發展差距是巨大的。中國由於人多地少,農戶戶均耕地面積只有0.6公頃,絕大多數農民僅靠農業產出收益難以過上體面生活,大量的農村富裕勞動力要靠外出打工收入補貼生活,2020年農民外出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已占農村居民全部收入的40%,成為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這兩個40%,即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僅相當於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40%和農民的非農打工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40%,彰顯了中國農民的發展困境👎🏼。特別是1995年之後出生的新一代農村青年,已經很少有人願意留在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故土和村落,實際從事農耕的都已經是中老年勞動力,可能也是中國最後一代傳統小農🔀。
從國家戰略的層面來看,一方面,要推動實現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讓絕大多數農民富裕起來,因為沒有農村的現代化,也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要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以應對各種可能的風險🪅。這是中國走向現代化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也是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發展孤軍突進的風險所在。從這個維度來看🦸🏻,我國提出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其核心要義就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第三,人口結構變化對城市發展影響深遠🦏。2010年以來,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兩個深刻變化💁🏼♂️,即老齡化的加速和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總量和占總人口的比例出現雙下降🧑🏽🦲,近7年來勞動年齡人口年均減少約600萬人。人口結構的這兩個深刻變化,都對我國的城市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老齡化造成中國老年撫養比2010年以後加速升高,而且中國老齡化的特殊性是,現在絕大多數60歲以上的城市老年人⌚️,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代際養老遇到諸多困難💇🏿,城市的社會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同時,中國從業人員的退休年齡較早🚌🚴🏻♀️,這就使得中國城市中60歲以上老年人中的實際不從業人員的比例相對較高。從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的全國老齡化最嚴重的前50個城市看🚴🏼,相當一部分老齡化嚴重的城市都面臨著就業機會少、年輕人出走🫰、消費不振、增長乏力等問題。
勞動年齡人口的大幅度減少,也對城市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農民工進城支撐了中國城市大規模的城市建築工程、製造業和一般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但這種情況目前已發生轉折性變化。
凯捷体育娱乐目前還缺乏深入的相關研究,對這種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給中國城鎮化帶來的後果做出令人信服的研判。
第四,“城市病”治理同時面對老難題和新難題🤵🏻♂️。城市在發展中必然會遇到一些突出的普遍問題,如交通擁堵、環境惡化、資源短缺、房價高企🈷️、就業困難等💥,這通常被稱為“城市病”的老難題。中國為解決這些“城市病”的老難題也采取了各種特殊舉措:例如為了解決城市環境汙染問題,實行了嚴格的👩🏭、大規模的生產和生活能源使用減碳措施🪯,包括關閉眾多碳高排放企業、投放巨額財政補貼實行生活取暖“煤改電”🎏、“煤改氣”等🙋♀️;為了解決北方城市普遍缺水的問題👆🏻,實施了跨越數千公裏、調水數百億立方米的的“南水北調工程”🙏🏼;為了解決城市房價的飆升,普遍實行城市住房的限購政策🫐;為了解決特大城市的交通擁擠,實行了家庭購車限製和限行製度,等等。
然而,中國的城鎮化也面臨著一些自身的突出問題🧯。從社會學的視角看🌾,主要是城市的包容性問題和社會活力問題,而且這是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城市在發展中追求環境美麗、市容整潔🫷🏿、生活美好是必然的過程,但城市不應只成為富人的天堂💃🏻,應當讓各個社會階層都有實現夢想的空間和機會🐬,這是城市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社會結構基礎。實際上,在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趨勢加快的情況下🧳,城市流入人口將會受到重大影響🖥,而城市流入人口是城市社會活力的重要源泉。
第五,新冠疫情常態化對城市治理的考驗👵🏽📨。我國自2019年年末肇始的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作為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迅速擴散性等特點的“現代風險”,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打破了人們關於“現代風險”的“來得快📮、走的也快”認識,表明這種“現代風險”可以“常態化”存在。
在迄今為止的城鎮化歷史上🐔🦫,城市發展的結果就是不斷地縮短人們的“社會距離”🔏,“社會距離”的縮短成為城市社會生活的鮮明特征和活力源泉,而新冠疫情就像是一符人類“社會距離”的“魔咒”🌂,對其防控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保持“社會距離”,這是城市治理從未遇到過的難題。
在疫情影響下,作為城市生命線的服務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大量的一天不工作、一天就沒有收入的一線服務業人員3️⃣,生活遭到重創。新冠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和城市經濟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成為當前城市治理的最大的兩難問題。
我今天就講到這裏,希望這些問題和挑戰能夠引起凯捷体育娱乐高度重視。
(本文根據李培林研究員在凯捷体育娱乐舉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而來👃🏽。)
【作者簡介】
李培林,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索邦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凯捷体育娱乐院長🕵️♂️。